但是两浙路的进士太多了,名次稍差都排不上号,在京中蹉跎了几年,实在是见不到前途,只好回了老家。
郏亶整治水利的时候,刘万春前来投奔,结果水患一起,郏亶自己都吃了挂落,更别说这倒霉蛋了。
好在苏油即时将郏亶捞了回来,给了大把钱粮,于是刘万春一咬牙,主动要求在湖州试验圩田。
前期工作必定是艰苦的,但是希望很大,刘万春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将举族百口迁移到了安和圩。
幸好是搬过来了,要不然今年旱灾一起,合族都得吃救济粮。
安和圩就不一样了,刘万春带着族人在这里开辟出了一千多亩水田,两百亩旱地,三百亩林地,还有几十亩水塘。
如今水田刚收了四千多石粮食,眼看着还有一千多石秋粮,农闲时还组织下湖捕鱼,到现在刘万春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家族,基本算是在太湖边站稳脚跟了。
回到村中,苏油看到房子都还是泥墙,不过比竹篱糊泥高级,是泥胚墙体加草顶,与后世苏湖狗大户们的园林戏院豪宅相比,只能算是初具规模。
村里有一溜大屋,是祠堂和仓房。
苏油进到堂屋里边,老族长已经有些老年痴呆了,拉着他的手:“万春啊,今年村里的粮食打够了吗?”
刘万春贼尴尬:“大爷爷,这位是苏少保,我才是万春!”
老族长看着他:“素烧包不好,你是贵客,怎么都要弄点好的!”
说完继续拉着苏油:“客人来了,得弄几个肉菜。万春啊,让娃子们去山里吆一吆,兔子山鸡的搞点来……”
刘万春大声说道:“大爷爷,我们都下山了,现在我们搬到太湖边上来了!没有兔子山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