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受惠于这种设计,使得其可以通行于东西北三江的大多数航道和相当一部分支流。以它“巍峨”身躯和“巨炮”,出现在任何一段江面上,对周边地方势力的威慑必然都是极强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投送6军和运送物资。虽然船体采用铁骨木壳,但是主要暴露在水线上的舱室全部安装了热轧薄钢板作为装甲,除了红夷大炮之外,在近距离上对明军的大多数火器完全免疫。
洪璜楠对这河川炮舰十分的满意,不过出于对企划院吝惜性格的体会,他对企划院到底最终能同意建造几条专用河川炮舰798型炮舰持怀疑态度。当然,他个人是非常支持这种新型武器的。比起许多元老吹嘘的千磅级攻城炮,还是停泊在白鹅潭的河川炮舰更有说服力。
似乎是要和河川炮舰形成对比,接下来是一艘企划院显然会十分喜爱的小型内河炮艇、蓝本是日军在中国曾经广泛使用过得25吨内河炮艇。这种炮艇的适航能力几乎无限。抗战期间从江南的小河滨,到广东的河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长江上自然不用说,解放军还用它出海支援解放近海岛屿战斗。残存下来的船体一直在长江沿岸充作杂役船一直用到年代。
问题是这种小艇使用的是内燃机,这方面临高的工业能力还比较弱,设计方案上是使用一台根据李迪带来的美国的蒸汽机爱好者设计制造的紧凑型12马力蒸汽机放大仿制而成的18马力蒸汽机。自然航和续航力都受很大的影响。全船规格是是长18.1米,宽3.5米,满载排水量3o吨,安装有一门7o试32年式大队炮的海军版――安上轮子又可以当步兵炮使用。
“这炮艇简直丑得惨不忍睹。”洪璜楠忍不住评论道。
不过丑归丑,却是很有用处的小艇。“水上补给纵列”倒的确需要这样灵活又廉价的武装小艇护航。
最后便是所谓1o24型内河小火轮了。显然,钟设计师没有在上面多动什么脑筋,直接抄了现成的设计资料,除了将动力改为18马力小型蒸汽机,添置煤舱之外,它和在整个2o世纪都活跃在中国内河水道上的“小火轮”没什么两样。1o24型采用平底低干舷的常规浅吃水设计,虽然其貌不扬,性能平平,但其通航适应力强。使用方便灵活。洪璜楠决定这种船作为联勤的机动运输兵力来使用。
“这样就差不多了,最好是都建造一批。”洪璜楠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个圈,把文件放回到文件筐里。在心里大概估算了下需要多少艘各种船只。
不过,他心里有些担心,因为现在已经是初秋了,距离起进攻的日期只有三个多月了,这些新型号船只不知道到时有几艘能够投入使用?他对香港造船厂的效率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的进度报告给他。([m.aszw.win 爱上中文网]。)